返回
聚焦三农

羊肠毒血症的症状和防治措施

来源:天天语录网更新时间:15

一、流行特点

该病发病以绵羊为多,山羊较少。通常为2-12月龄、膘情好的羊为主;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。牧区以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为多。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茬季节或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。多呈散发流行。

D型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,也存在于污水中,羊采食被病原菌芽孢污染的饮水和饲料,芽孢便随之进入羊只消化道,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,当突然改变饲料,就会导致D型菌迅速繁殖和产生大量毒素,高浓度的毒素改变了肠道的通透性,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,引起全身毒血症,并损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,发生休克而死。

二、症状

本病的特点为突然发病,往往在出现可见症状后迅速死亡。症状可分两种类型,一类是搐搦为其特征,另一类是昏迷和静静地死去为其特征。前者在倒地前四肢出现强烈划动,抽搐2~4h死亡,后者病程不急,早期步态不稳,以后卧倒,继而昏迷、角膜反射消失,常3~4h静静死去。

三、防治措施

1、常发病地区每年定期接种“羊快疫、肠毒血症、猝疽三联苗”或“羊快疫、肠毒血症、猝疽、羔羊痢疾、黑疫五联苗”,羊只不论大小,一律皮下或肌内注射5毫升,注苗后2周产生免疫力,保护期达半年。

2、加强饲养管理,在春季避免抢青、抢茬,秋季避免采食过量结籽物草。发病时及时转移至干燥牧地。

3、本病病程短促,往往来不及治疗。羊群出现病例多时,对未发病羊只可内服10%~20%石灰乳500~1000毫升进行预防。

以上就是关于羊肠毒血症的症状和防治措施的介绍了,羊肠毒血症多发生在春末夏初,养殖户需要掌握该病的症状以及一些简单易行的防治措施,才能有效防治羊肠毒血症。

关于羊肠毒血症的症状和防治措施的精彩图文、热门评论,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,欢迎阅读。

打赏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关闭
同类新闻